数说春招,这些行业与人才很吃香!
来源:职行派公众号

2025年春招正在火热进行,哪些行业,哪些人才“吃香”?最近央视新闻专题报道了今年春招情况。根据记者对各地人社部门、招聘平台提供的数据梳理发现,人工智能、机器人相关领域人才供需两旺,2025年春招市场迎来“AI热潮”。

据央视新闻报道,2025年春招中,人工智能行业求职人数同比增长33.4%。机器人算法工程师、调试工程师招聘的同比增速都超过3成。



从招聘要求看,52%的机器人算法工程师岗位要求硕博学历,45%要求3年以上工作经验。



从行业分布看,招聘机器人算法岗位最多的是人工智能(24.1%),大型设备机电(12.8%)、电子技术(7.3%)、工业自动化(5.9%)、汽车制造(5%)等行业。



同时,市场对AI知识传播和人才培养的需求激增,推动人工智能讲师岗位招聘同比增长112.4%。央视新闻还提到,算法工程师、机器人研发方面的人才是企业争抢的“香饽饽”,杭州、深圳等城市凭借产业集群优势,成为AI人才聚集高地。

根据报道,2025年春招市场呈现“技术岗领跑”态势,技能型人才成为企业扩产升级的关键支撑。高端制造业招聘需求同比增长5.9%,工业自动化岗位平均薪资同比上涨12%。



面对今年火热的春招现象,企业应该如何抢夺人才?求职者应如何看待如今“技能型”赛道的火热?

一、企业如何在“抢人大战”中占得先机?

1、精准定位需求,降低招聘壁垒
1)动态调整岗位要求:面对AI、机器人等领域高学历(52%岗位要求硕博)与经验(45%需3年以上)的高门槛,企业可采取“阶梯式岗位设计”,如拆分“初级算法优化员”与“资深架构师”,吸引不同阶段的求职者。
2)以能力替代硬性指标:降低学历门槛,一个具有出色专业技能、沟通能力、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,即使学历不高,也能迅速脱颖而出创造价值。


2、创新招聘形式,提升吸引力
1)场景化招聘体验:企业将招聘会升级为技术展示平台,如人工智能企业在招聘现场演示无人机编队飞行,如企业带求职者参观数据中心,增强互动体验。
2)提前锁定潜力人才:通过暑期实习、校企合作提前培养人才,降低秋招竞争压力。


3、强化薪酬与隐性福利
1)高薪+稳定双驱动:企业可通过提供高薪来吸引顶尖人才,并根据能力设置不同档级的薪酬体系。如国企央企则以“解决户口+稳定福利”吸引求职者。
2)提供成长型福利:某招聘平台调研显示,83%的AI人才将“技术成长空间”列为择业首要因素。企业可提供带薪学术假、技术培训等,满足Z世代对职业发展的需求。


二、求职者从今年春招中获得哪些启示?

1、强化“卷技能”的生存法则:当春招市场出现“1个算法岗收87份简历”的盛况,技能升级已不是加分项,而是生存底线。求职者要进行核心技能精准化、学习路径场景化、开发过程AI化。

2、尝试跨界新潮流当72%的新岗位要求跨学科能力,“单线程”发展已成过去式。记住这个就业公式:1个技术专长+2个关联领域=不可替代性。求职者可采用证书做背书+资源拼图+能力迁移的三部曲助力跨界。


3、理性看待“热门赛道”:尽管AI人工智能领域薪资诱人,但并非人人适合。求职者是否适合加入“热门赛道”,可以根据“赛道选择三维评估模型”进行分析:1)能力适配度:现有技能与岗位要求的匹配值(≥60%为安全线); 2)成长可持续性:该领域3-5年的技术演进空间;3)兴趣转化率:对工作的情感投入能否支撑持续学习;

同时,借助求职决策工具箱进行判断:1)SWOT迭代分析:每获得2个新面试反馈即更新一次;2)人岗匹配度测试:使用“人才画像”系统进行AI评估;3)前辈轨迹追踪:在脉脉上研究目标岗位从业者的5年发展路径。


总之,2025年的春招市场,既是AI与机器人领域爆发的缩影,也是企业与人才共同进化的舞台。企业需“真诚示才”,降低空泛的“神仙岗位”描述,提供清晰的成长路径。求职者需“主动适配”,关注行业动态,灵活调整职业规划,抓住政策红利。

免责声明:本文内容素材源自央视新闻等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内容仅供交流学习,不做任何商业用途,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,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。本文内容包含人工智能生成。